鋼在固態下的金相組織有哪些?
發布時間: 2019-11-11作者:baile100瀏覽量:
鋼在固態下的金相組織有哪些?
1)鐵素體(F):碳溶解在a-Fe中形成的固溶體,它含碳量(質量分數)很少(為0,0218%),故塑性很好,強度和硬度很低。
2)滲碳體(Fe2C):是鐵與碳的穩定化合物,含碳量(質量分數)6.67% 其硬度很高,塑性極差,幾乎為零,是一個硬而脆的組織,它在碳鋼中起主要的強化作用,但對焊接性極為不利。
3)珠光體(P:是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,由硬的滲碳體片和軟的鐵素體片相間混合而成,故其力學性能介于兩者之間。
4)奧氏體(A):碳溶解在y-Fe中形成的固溶體(又稱Y固溶體),碳鋼及 低合金鋼只有在高溫下存在。它的硬度不高,韌性和塑性很好。奧氏體不銹鋼中 由于有9%以上的奧氏體形成元素鎳(Ni)的存在,在室溫仍是奧氏體狀態,故塑性和韌性也很好。
5)馬氏體:是鋼在急速冷卻時形成的碳在a-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,是一 種硬而脆的不穩定的溶火組織。馬氏體的硬度高,脆性大,強度也很高,但塑性和韌性差。含碳量(質量分數)小于0,25%的低碳鋼,由于含碳量低,在快速冷卻時形成馬氏體的可能性很小,焊接性好,而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快速冷卻時形成溶火馬氏體的可能性越來越大。高碳鋼快速冷卻必然形成大量的馬氏體,經過低溫回火后可以作為工具使用,就是這個道理。
6)貝氏體:是介于珠光體和馬氏體之間的一種組織,屬于中溫轉變產物,即冷卻速度比產生珠光體快、比產生馬氏體的冷速要慢而產生的組織。它比珠光體硬,比馬氏體軟。貝氏體又分為上貝氏體、下貝氏體,下貝氏體的晶粒比上貝氏體更細。
1)鐵素體(F):碳溶解在a-Fe中形成的固溶體,它含碳量(質量分數)很少(為0,0218%),故塑性很好,強度和硬度很低。
2)滲碳體(Fe2C):是鐵與碳的穩定化合物,含碳量(質量分數)6.67% 其硬度很高,塑性極差,幾乎為零,是一個硬而脆的組織,它在碳鋼中起主要的強化作用,但對焊接性極為不利。
3)珠光體(P:是鐵素體和滲碳體的機械混合物,由硬的滲碳體片和軟的鐵素體片相間混合而成,故其力學性能介于兩者之間。
4)奧氏體(A):碳溶解在y-Fe中形成的固溶體(又稱Y固溶體),碳鋼及 低合金鋼只有在高溫下存在。它的硬度不高,韌性和塑性很好。奧氏體不銹鋼中 由于有9%以上的奧氏體形成元素鎳(Ni)的存在,在室溫仍是奧氏體狀態,故塑性和韌性也很好。
5)馬氏體:是鋼在急速冷卻時形成的碳在a-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,是一 種硬而脆的不穩定的溶火組織。馬氏體的硬度高,脆性大,強度也很高,但塑性和韌性差。含碳量(質量分數)小于0,25%的低碳鋼,由于含碳量低,在快速冷卻時形成馬氏體的可能性很小,焊接性好,而隨著含碳量的增加,快速冷卻時形成溶火馬氏體的可能性越來越大。高碳鋼快速冷卻必然形成大量的馬氏體,經過低溫回火后可以作為工具使用,就是這個道理。
6)貝氏體:是介于珠光體和馬氏體之間的一種組織,屬于中溫轉變產物,即冷卻速度比產生珠光體快、比產生馬氏體的冷速要慢而產生的組織。它比珠光體硬,比馬氏體軟。貝氏體又分為上貝氏體、下貝氏體,下貝氏體的晶粒比上貝氏體更細。
熱門課程
熱門資訊
- 手把電焊焊薄鐵怎么焊2020-03-17
- 手工焊接方法與技巧2020-03-17
- 目前焊接方法有哪幾種2020-03-17
- 焊接方法有哪些?2020-03-17
- 鈦及鈦合金有什么特點?2019-11-11
- 鋁及鋁合金有什么特點?2019-11-11
- 銅及銅合金有什么特點?2019-11-11
- 常見的有色金屬有哪些種類?2019-11-11
- 常用的熱處理方法與焊接有什么關系?2019-11-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