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鐵素體、滲碳體、珠光體、奧氏體、馬氏體及魏氏組織?
發布時間: 2019-10-22作者:baile100瀏覽量:
答:(1)鐵素體鐵素體是碳在α-Fe中的間隙固溶體。由于體心立方晶格的原子間隙很小,故碳在a-Fe中溶解度極小,室溫下僅能溶解0.006%的碳。鐵素體的強度和硬度低,但塑性和韌性很好,所以含鐵素體多的鋼(如低碳鋼)表現出軟而韌的性能。
(2)滲碳體滲碳體是鐵與碳的化合物,分子式是 Fe3C,其性能硬而脆,與鐵素體相反。隨著鋼中含碳量的增 加,鋼中滲碳體的量也增多,鋼的硬度、強度增加,而塑性、韌 性下降。常溫下碳在a-Fe中溶解度很小,大部分碳都以滲 碳體形式出現。
(3)珠光體珠光體是鐵素體與滲碳體兩者組成的機械混合物(共析轉變產物),只有在溫度低于723℃時才存在。珠光體的性能介于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,其硬度和強度比鐵素體高;但其脆性并不大,因為珠光體中的滲碳體要比鐵素體少得多,所以珠光體的硬度和強度增高,而塑性和韌性下降。
(4)奧氏體奧氏體是碳在y-Fe中的固溶體,它是面心立方晶格,原子間隙大,在723℃時溶解度為0.8%,在1130℃時為2%。碳鋼只有加熱到723℃(稱為臨界點)以上,組織發生轉變時才存在奧氏體。奧氏體的強度和硬度并不高,但塑性和韌性很好。奧氏體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磁性。
(5)馬氏體馬氏體是碳在α-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,馬氏體的體積比相同重量的奧氏體的體積大,因此,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時體積要膨脹。馬氏體局部體積膨脹后引起的內應力往往導致零件變形、開裂。高碳淬火馬氏體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強度,但很脆,延展性很低,幾乎不能承受沖擊載荷。低碳回火馬氏體則具有相當的強度、塑性和韌性。馬氏體加熱后容易分解為其他組織。
(6)魏氏組織魏氏組織是一種過熱組織,是由彼此交又約609的鐵素體針嵌入基體的顯微組織。碳鋼過熱,晶粒長大后,高溫下晶粒粗大的奧氏體以一定速度冷卻時,很容易形成魏氏組織。粗大的魏氏組織使鋼材塑性和韌性下降,使鋼變脆。
(2)滲碳體滲碳體是鐵與碳的化合物,分子式是 Fe3C,其性能硬而脆,與鐵素體相反。隨著鋼中含碳量的增 加,鋼中滲碳體的量也增多,鋼的硬度、強度增加,而塑性、韌 性下降。常溫下碳在a-Fe中溶解度很小,大部分碳都以滲 碳體形式出現。
(3)珠光體珠光體是鐵素體與滲碳體兩者組成的機械混合物(共析轉變產物),只有在溫度低于723℃時才存在。珠光體的性能介于鐵素體和滲碳體之間,其硬度和強度比鐵素體高;但其脆性并不大,因為珠光體中的滲碳體要比鐵素體少得多,所以珠光體的硬度和強度增高,而塑性和韌性下降。
(4)奧氏體奧氏體是碳在y-Fe中的固溶體,它是面心立方晶格,原子間隙大,在723℃時溶解度為0.8%,在1130℃時為2%。碳鋼只有加熱到723℃(稱為臨界點)以上,組織發生轉變時才存在奧氏體。奧氏體的強度和硬度并不高,但塑性和韌性很好。奧氏體的另一個特點是沒有磁性。
(5)馬氏體馬氏體是碳在α-Fe中的過飽和固溶體,馬氏體的體積比相同重量的奧氏體的體積大,因此,由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時體積要膨脹。馬氏體局部體積膨脹后引起的內應力往往導致零件變形、開裂。高碳淬火馬氏體具有很高的硬度和強度,但很脆,延展性很低,幾乎不能承受沖擊載荷。低碳回火馬氏體則具有相當的強度、塑性和韌性。馬氏體加熱后容易分解為其他組織。
(6)魏氏組織魏氏組織是一種過熱組織,是由彼此交又約609的鐵素體針嵌入基體的顯微組織。碳鋼過熱,晶粒長大后,高溫下晶粒粗大的奧氏體以一定速度冷卻時,很容易形成魏氏組織。粗大的魏氏組織使鋼材塑性和韌性下降,使鋼變脆。
熱門課程
熱門資訊
- 安監局焊工證查詢系統如何登陸?2020-04-22
- 工藝焊接性的直接試驗方法有哪些?2019-11-06
- 工藝焊接性的間接評定有哪些方法?2019-11-06
- 選用焊接性試驗方法時應考慮哪些問題2019-11-06
- 評價焊接性的準則是什么?常用的焊接性試2019-11-06
- 影響材料(鋼材)焊接性的因素有哪些?2019-11-06
- 什么是焊接性?評定焊接性的試驗有哪些2019-11-06
- 鈦及鈦合金焊接的工藝要素及操作要點是2019-11-06
- 焊接鈦及鈦合金時,如何從表面評定氬氣2019-11-06